吕氏春秋听言原文带拼音版
【 听言 】
四曰 : 听言不可不察 , 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 善不善不分 , 乱莫大焉 。 三代分善不善 , 故王 。 今天下弥衰 , 圣王之道废绝 。 世主多盛其欢乐 , 大其钟鼓 , 侈其台榭苑囿 , 以夺人财 ; 轻用民死 , 以行其忿 。 老弱冻馁 , 夭瘠壮狡 , 汔尽穷屈 , 加以死虏 。 攻无罪之国以索地 , 诛不辜之民以求利 , 而欲宗庙之安也 , 社稷之不危也 , 不亦难乎 ? 今人曰 :“ 某氏多货 , 其室培湿 , 守狗死 , 其势可穴也 。” 则必非之矣 。 曰 :“ 某国饥 , 其城郭庳 , 其守具寡 , 可袭而篡之 。” 则不非之 。 乃不知类矣 。《 周书 》 曰 :“ 往者不可及 , 来者不可待 , 贤明其世 , 谓之天子 。” 故当今之世 , 有能分善不善者 , 其王不难矣 。 善不善本於义 , 不於爱 。 爱利之为道大矣 。 夫流於海者 , 行之旬月 , 见似人者而喜矣 。 及其期年也 , 见其所尝见物於中国者而喜矣 。 夫去人滋久 , 而思人滋深欤 ! 乱世之民 , 其去圣王亦久矣 。 其愿见之 , 日夜无间 。 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 , 不可不务也 。 功先名 , 事先功 , 言先事 。 不知事 , 恶能听言 ? 不知情 , 恶能当言 ? 其与人谷言也 , 其有辩乎 , 其无辩乎 ? 造父始习於大豆 , 蜂门始习於甘蝇 , 御大豆 , 射甘蝇 , 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 。 不徙之 , 所以致远追急也 , 所以除害禁暴也 。 凡人亦必有所习其心 , 然後能听说 。 不习其心 , 习之於学问 。 不学而能听说者 , 古今无有也 。 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 , 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 , 孔穿之议公孙龙 , 翟翦之难惠子之法 。 此四士者之议 , 皆多故矣 , 不可不独论 。
吕氏春秋听言翻译
听到话不可不考察,不考察,那么好和不好就不能分辨。好和不好不能分辨,祸乱没有比达更大的了。夏、商、周三代能分辨好和不好,所以能称王天下。如今世道更加衰微,圣王之道披废弃灭绝。当世的君主尽情寻欢作乐,把钟鼓等乐器造得很大,把台榭园林修得很豪华,因而耗费了人民的钱财,随随便便让人民去送命,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年老体弱的人受冻挨饿,强壮有力的人被弄得夭折瘦弱,几乎都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又把死亡和被俘的命运加在他们身上。攻打没有罪的国家以便掠取土地,杀死没有罪的人民以便夺取利益。这样做却想让宗庙平安,让国家不危险,不是很难吗?
假如有人说:“某某人有很多财物,他家房屋的后墙很潮湿,看家的狗死了,这是可以挖墙洞的好机会。”那么一定要责备这个人。如果说:“某某国遇到荒年,它的城墙低矮,它的防守器具很少,可以偷袭并且夺取它。”对这样的人却不责备。这就是不知道类比了。
《周书》中说:“逝去的不可追回,未来的不可等待,能使世道贤明的,就叫做天子。”所以在今天的社会上,有能分辨好和不好的,他称王天下是不难的。好和不好的关键在于爱,在千利,爱和利作为原则来说是太大了。在海上漂泊的人,漂行一个月,看到象人的东西就很高兴。等到漂行一年,看到曾在中原之国看到过的东西就很高兴丁。这就是离开人越久,想念人就越厉害吧!混乱社会的人民,他们离开圣王也已经很久了,他们希望见到圣王的心情,白天黑夜都不间断。所以那些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不可不在这方面努力啊。
功绩先于名声,事情先于功绩,言论先于事情。不了解事情的实质,怎么能听信言论?不了解内情,怎么能使言论与事实相符?如果不能这样,那么人言与鸟音,是有区别呢,还是没有区别呢?
造父最初向大豆学习的时候,蜂门最初向甘蝇学习的时候,向大豆学习驭术,向甘蝇学习射术,专心不渝,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质。专心不渝,这是他们所以能学到致远追急的驭术。除暴禁害的射术的原因。大凡人也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心性,然后才能正确听取别人的议论。不修养自己的心性,也要研习学问。不学习而能正确昕取意见的,从古到令都没有。这道理体现在白圭非难惠子、公孙龙以消除战争劝说燕昭王以及应付秦赵的空洛盟约,孔穿非议公孙龙、翟翦责难惠子制订的法令等方面。这四个人的议论,都包含着充足的理由,对比是不可不认真辫察清楚的。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听言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听言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览·有始览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