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必己原文带拼音版
【 必己 】
八曰 : 外物不可必 。 故龙逄诛 , 比干戮 , 箕子狂 , 恶来死 , 桀纣亡 。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 , 而忠未必信 。 故伍员流乎江 , 苌弘死 , 藏其血三年而为碧 。 亲莫不欲其子之孝 , 而孝未必爱 。 故孝己疑 , 曾子悲 。 庄子行於山中 , 见木甚美长大 , 枝叶盛茂 , 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 。 问其故, 曰 :“ 无所可用 。” 庄子曰 :“ 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 。” 出於山 , 及邑 , 舍故人之家 。 故人喜 , 具酒肉 , 令竖子为杀雁飨之 。 竖子请曰 :“ 其一雁能鸣 , 一雁不能鸣 , 请奚杀 ?” 主人之公曰 : “ 杀其不能鸣者 。” 明日 , 弟子问於庄子曰 :“ 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 , 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 先生将何以处 ?” 庄子笑曰 :“ 周将处於材不材之间 。 材不材之间 , 似之而非也 , 故未免乎累 。 若夫道德则不然 。 无讶无訾 , 一龙一蛇 , 与时俱化 , 而无肯专为 ; 一上一下 , 以禾为量 , 而浮游乎万物之祖 , 物物而不物於物 , 则胡可得而累 ? 此神农 、 黄帝之所法 。 若夫万物之情 、 人伦之传则不然 。 成则毁 , 大则衰 , 廉则锉 , 尊则亏 , 直则骫 , 合则离 , 爱则隳 , 多智则谋 , 不肖则欺 , 胡可得而必 ?” 牛缺居上地 , 大儒也 。 下之邯郸 , 遇盗於耦沙之中 。 盗求其橐中之载 , 则与之 ; 求其车马 , 则与之 ; 求其衣被 , 则与之 。 牛缺出而去 , 盗相谓曰 :“ 此天下之显人也 , 今辱之如此 , 此必诉我於万乘之主 。 万乘之主必以国诛我 , 我必不生 , 不若相与追而杀之 , 以灭其迹 。” 於是相与趋之 , 行三十里 , 及而杀之 。 此以知故也 。 孟贲过於河 , 先其五 。 船人怒 , 而以楫虓其头 , 顾不知其孟贲也 。 中河 , 孟贲嗔目而视船人 , 发植 , 目裂 , 鬓指 , 舟中之人尽扬播入於河 。 使船人知其孟贲 , 弗敢直视 , 涉无先者 , 又况於辱之乎 ? 此以不知故也 。 知与不知 , 皆不足恃 , 其惟和调近之 。 犹未可必 。 盖有不辨和调者 , 则和调有不免也 。 宋桓司马有宝珠 , 抵罪出亡 。 王使人问珠之所在 , 曰 :“ 投之池中 。” 於是竭池而求之 , 无得 , 鱼死焉 。 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纣为不善於商 , 而祸充天地 , 和调何益 ? 张毅好恭 , 门闾帷薄聚居众无不趋 , 舆隶姻媾小童无不敬 , 以定其身 。 不终其寿 , 内热而死 。 单豹好术 , 离俗弃尘 , 不食谷实 , 不衣芮温 , 身处山林岩堀 , 以全其生 。 不尽其年 , 而虎食之 。 孔子行道而息 , 马逸 , 食人之稼 , 野人取其马 。 子贡请往说之 , 毕辞 , 野人不听 。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 , 曰 :“ 请往说之 。” 因谓野人曰 :“ 子不耕於东海 , 吾不耕於西海也 。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 其野人大说 , 相谓曰 :“ 说亦皆如此其辩也 ! 独如向之人 ?” 解马而与之 。 说如此其无方也而犹行 , 外物岂可必哉 ? 君子之自行也 , 敬人而不必见敬 , 爱人而不必见爱 。 敬爱人者 , 己也 ; 见敬爱者 , 人也 。 君子必在己者 , 不必在人者也 。 必在己 , 无不遇矣 。
吕氏春秋必己翻译
外物不可依仗。所以龙逢被杀,比干遇害,箕子装疯,恶来被杀死,桀、纣遭灭亡。君主没有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忠诚的,可是忠诚却不一定受到君主信任。所以伍员的尸体破投入江中,苌弘被杀死,他的血藏了三年化为碧玉。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孝顺的,可是孝顺却不一定受到父母喜爱。所以孝已被怀疑,曾子因遭父母打而悲伤。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到一棵树长得很好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树的人停在树旁却不伐取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了。”从山里出来,到了村子里,住在老朋友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让童仆为他杀鹅款待他。童仆请示说。“一只鹅能叫,一只鹅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学生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达两者同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悦;“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是,所以也不能免于祸害。至于达到了真道,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惊讶,又没有敏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一起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邀游于虚无之境,主宰外物而不为外物所主宰,那又怎幺可能受祸害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准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与此不一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崇了就会亏损,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离散,受到宠爱就会被废弃,智谋多就会受算计,不贤德就会受欺悔。这些怎么可阻依仗呢?
牛缺居住在上地,是个知识渊博的儒者。他到邯郸去,在渭水一带遇上盗贼。盗贼要他口袋里装的财物,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车马,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衣服被子,他给了他们。牛缺步行走了以后,盗贼们相互说道;“这是个天下杰出的人,现在这样侮辱他,他一定要向大国君主诉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大国君主一定要用全国的力量讨伐我们,我们一定不能活命。不如一起赶上他,把他杀死,灭掉踪迹。”于是就一起追赶他,追了三十里,追上他,把他杀死了。这是因为牛缺让盗贼知道了自己是贤人的缘故。
孟贲渡河,抢在队伍前边上了船。船工很生气,用桨敲他的头,不知道他是孟贲。到了河中间,孟贲瞪大了眼睛看着船工,头发直立起来,眼眶都瞪裂了,鬓发竖立起来。船上的人都骚动着躲开,掉到了河里。假使船工知道他是孟贲,连正眼看他都不敢,也没有人敢在他之前渡河,更何况侮辱他呢?这是因为孟贲没有让船工知道自己是孟贲的缘故。
让人知道与不让人知道,都不足以依靠,大概只有和调才近于免除患难,但还是不足以依仗。这是因为有不能辩识和调的,那么和调仍然不能免于患难。宋国的桓魅有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朱景公派人问他宝珠在哪里,他说。“把它扔到池塘里了。”于是弄干了池塘来寻找宝珠,没有找到,鱼却因此都死了。这表明祸和福是相互依存的。纣在商朝干坏事,祸患觅满天地之间,和调又有什么用处?
张毅喜欢恭敬待人,经过门间,帷幕垂帘及人聚集处无不快步走过,对待奴隶、姻媾及童仆没有不尊敬的,以便使自身平安。但是他的寿命却不长,因内热而死去。单豹喜欢道术,超尘离俗,不吃五谷,不穿丝絮,住在山林岩穴之中,以便保垒自己的生命,可是却不能终其天年,被老虎吃掉了。孔子在路上行走,沐息时,马跑了,吃了人家的庄稼。种田人牵走他的马。子贡请求去劝说那个人,把话都说完了,可是种田人不听从。有个刚侍奉孔子的也远地区的人说;“请让我去劝说他。”于是他对那个种田人说:“您耕种的土地从东海一直到西海,我们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那个种田人非常高兴,对他说:“说的话竞这样的善辩,哪象刚才那个人那样呢?”解下马交给了他。劝说人如此不讲方式尚且行得通,外物怎么可以依仗呢?
君子自己的作为是,尊敬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尊敬,热爱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热爱。尊敬热爱别人,在于自己,被别人尊敬热爱,在于别人。君子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不依仗在于别人的东西。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无所不通。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必己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必己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览·孝行览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