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去宥原文带拼音版
【 去宥 】
七曰 : 东方之墨者谢子 , 将西见秦惠王 。 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 。 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己也 , 对曰 :“ 谢子 , 东方之辩士也 。 其为人甚险 , 将奋於说 , 以取少主也 。” 王因藏怒以待之 。 谢子至, 说王 , 王弗听 。 谢子不说 , 遂辞而行 。 凡听言以求善也 , 所言苟善 , 虽奋於取少主 , 何损 ? 所言不善 , 虽不奋於取少主 , 何益 ? 不以善为之悫 , 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 , 惠王失所以为听矣 。 用志若是 , 见客虽劳 , 耳目虽弊 , 犹不得所谓也 。 此史定所以得行其邪也 , 此史定所以得饰鬼以人 、 罪杀不辜 , 群臣扰乱 , 国几大危也 。 人之老也 , 形益衰而智益盛 。 今惠王之老也 , 形与智皆衰邪 ? 荆威王学书於沈尹华 , 昭厘恶之 。 威王好制 , 有中谢佐制者 , 为昭厘谓威王曰 :“ 国人皆曰 : 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 王不说 , 因疏沈尹华 。 中谢 , 细人也 , 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 文学之士不得进 , 令昭厘得行其私 。 故细人之言 , 不可不察也 。 且数怒人主 , 以为奸人除路 , 奸路以除 , 而恶壅却 , 岂不难哉 ? 夫激矢则远 , 激水则旱 , 激主则悖 , 悖则无君子矣 。 夫不可激者 , 其唯先有度 。 邻父有与人邻者 , 有枯梧树 , 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 , 邻人遽伐之 。 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 其人不说曰 :“ 邻者若此其险也 , 岂可为之邻哉?” 此有所宥也 。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 , 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 齐人有欲得金者 , 清旦 , 被衣冠 , 往鬻金者之所 , 见人操金 , 攫而夺之 。 吏搏而束缚之 , 问曰 :“ 人皆在焉 , 子攫人之金 , 何故 ?” 对吏曰 :“ 殊不见人 , 徒见金耳 。” 此真大有所宥也 。 夫人有所宥者 , 固以昼为昏 , 以白为黑 , 以尧为桀 。 宥之为败亦大矣 。 亡国之主 , 其皆甚有所宥邪 ? 故凡人必别宥然後知 , 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
吕氏春秋去宥翻译
东方墨家学派的谢子,将要到西方去见秦惠王。惠王向秦国墨家学派的唐姑果打听谢子的情况。唐姑果担心秦王亲近谢子超过自己,就回答说:“谢子是东方能言善辩的人,他的为人很狡诈,他这次来,将竭力游说,以取得太子的欢心。”秦王于是心怀愤怒等待谢子的到来。谢子来了,劝说秦王,秦王不听从他的意见。谢子很不高兴,于是就告辞走了。凡听人议论是为了听取好的意见,所说的意见如果好,即便是竭力想取得太子的欢心,又有什么损害?所说的意见如果不好,即便不是要竭力取得太子的欢心,又有什么益处?不因为他的意见好认为他诚实,而只是困为他想取得太子的欢心就认为他悖逆,惠王丧失了所以耍听取意见的目的了。象这样动用心思,会见宾客目即使很劳苦,耳朵眼睛即使非常疲惫,还是得不到宾客言谈的要旨。这就是史定之所以能够干邪僻之事的原因,这就是史定之所以能用人装扮成鬼、加罪杀戮无辜之人,以致群臣骚乱、国家几乎危亡的原因。人到了年老的时候,身体越来越衰弱,可是智慧越来越旺盛。现在惠王已到了老年,难道身体和智慧都衰竭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文献典藉,昭厘对此很忌恨。威王喜好法制,有个帮助制定法令的中谢官替昭厘对威王说:“国人都说:‘王是沈尹华的弟子。’”威王很不高兴,于是就疏远了沈尹华。中谢官是地位卑贱的人,他说了一句话就让威王不能听到先王治国之道,使那些研习、精通古代文猷典籍的人不得重用,让昭整得以实现自己的阴谋。所以,对地位卑贱的人所说的话不可不明察啊。他们多次激怒人主,借此替奸人扫清仕进之路。奸人的仕进之路扫清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进之路被阻塞,这难道不是很难吗?奋力向后引箭,箭就射得远,阻遏水流,水势就猛,激怒君主,君主就会悖谬,君主悖谬就没有君子辅佐了。不可激怒的,大概只有心中早有准则的君主吧。
有个人与别人为邻,家中有棵干枯的梧桐树,与他为邻的一位老者说之棵捂桐不好,他立刻就把它伐了。那位老者于是要那棵梧桐树,想拿去当柴烧。他不高兴地说:“这个邻居竞这样地险诈啊,怎么可以跟他作邻居呢?”这是有所蔽塞啊。要那棵梧桐把它作柴烧,或是不要,这些都不能作为怀疑梧桐树好还是不好的依据。
齐国有个一心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晨,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卖金子的人那里,看见人拿着金子,抓住金子就夺了过来。吏役把他抓住捆了起来,问他说;“人都在这里,你就抓取人家的金子,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看见人,只见到金子罢了。”这真是蔽塞到极点了。
有所蔽塞的人,本来就把白天当成黑夜,把白当成黑,把尧当成桀。蔽塞的害处真也太大了。亡国的君主大概都是蔽塞到极点了吧。所以,凡是人一定要能够区分什么是蔽塞,然后才能知道事物的全貌,能够区分什么是蔽塞就能保全自身了。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去宥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去宥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览·先识览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