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高义原文带拼音版
【 高义 】
二曰 : 君子之自行也 , 动必缘义 , 行必诚义 , 俗虽谓之穷 , 通也 。 行不诚义 , 动不缘义 , 俗虽谓之通 , 穷也 。 然则君子之穷通 , 有异乎俗者也 。 故当功以受赏 , 当罪以受罚 。 赏不当 , 虽与之必辞 ; 罚诚当 , 虽赦之不外 。 度之於国 , 必利长久 。 长久之於主 , 必宜内反於心不惭然後动 。 孔子见齐景公 ,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 孔子辞不受 , 入谓弟子曰 :“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 今说景公 , 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 其不知丘亦甚矣 !” 令弟子趣驾 , 辞而行 。 孔子 , 布衣也 , 官在鲁司寇 , 万乘难与比行 , 三王之佐不显焉 , 取舍不苟也夫 ! 子墨子游公上过於越 。 公上过语墨子之义 , 越王说之 , 谓公上过曰 :“ 子之师苟肯至越 , 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 。” 公上过往复於子墨子 , 子墨子曰 :“ 子之观越王也 , 能听吾言 、 用吾道乎 ?” 公上过曰 :“ 殆未能也 。” 墨子曰 :“ 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 , 虽子亦不知翟之意 。 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 , 翟度身而衣 , 量腹而食 , 比於宾萌 , 未敢求仕 。 越王不听吾言 、 不用吾道 , 虽全越以与我 , 吾无所用之 。 越王不听吾言 、 不用吾道 , 而受其国 , 是以义翟也 。 义翟何必越 , 虽於中国亦可 。” 凡人不可不熟论 。 秦之野人 , 以小利之故, 弟兄相狱 , 亲戚相忍 。 今可得其国 , 恐亏其义而辞之 , 可谓能守行矣 。 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 荆人与吴人将战 , 荆师寡 , 吴师众 。 荆将军子囊曰 :“ 我与吴人战 , 必败 。 败王师 , 辱王名 , 亏壤土 , 忠臣不忍为也 。” 不复於王而遁 。 至於郊 , 使人复於王曰 :“ 臣请死 。” 王曰 : “ 将军之遁也, 以其为利也 。 今诚利 , 将军何死 ?” 子囊曰 :“ 遁者无罪 , 则後世之为王臣者 , 将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 若是 , 则荆国终为天下挠 。” 遂伏剑而死 。 王曰 :“ 请成将军之义 。” 乃为之桐棺三寸 , 加斧锧其上 。 人主之患 , 存而不知所以存 , 亡而不知所以亡 。 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 郼 、 岐之广也 , 万国之顺也 , 从此生矣 。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 , 尝有干溪 、 白公之乱矣 , 尝有郑襄 、 州侯之避矣 , 而今犹为万乘之大国 , 其时有臣如子囊与 ! 子囊之节 , 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 荆昭王之时 , 有士焉曰石渚 。 其为人也 , 公直无私 , 王使为政 。 道有杀人者 , 石渚追之 , 则其父也 。 还车而反 , 立於廷曰 :“ 杀人者 , 仆之父也 。 以父行法 , 不忍 ; 阿有罪 , 废国法 , 不可 。 失法伏罪 , 人臣之义也 。” 於是乎伏斧锧 , 请死於王 。 王曰 :“ 追而不及 , 岂必伏罪哉 ! 子复事矣 。” 石渚辞曰 :“ 不私其亲 , 不可谓孝子 ; 事君枉法 , 不可谓忠臣 。 君令赦之 , 上之惠也 ; 不敢废法 , 臣之行也 。” 不去斧锧 , 殁头乎王廷 。 正法枉必死 , 父犯法而不忍 , 王赦之而不肯 , 石渚之为人臣也 , 可谓忠且孝矣 。
吕氏春秋高义翻译
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举动必须遵循卫的原则,行为必须忠于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不通,但君子认为行得通。行为不忠于义的原则,举动不遵循义的原则,世俗虽然认为行得通,但君子认为行不通。这样看来,那么君子的所谓行不通或行得通,就跟世俗不同了。所以有功就接受相应的奖赏,有罪就接受相应的惩罚。如果不该受赏,那么即使赏给自己,也一定谢绝,如果应该受罚,那么即使赦免自己,也不躲避惩罚.用这种原则考虑国家大事,一定会对国家有长远的利益。要对君主有长远的利益,君子一定应该内心反省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行动。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现在我劝悦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还没有实行,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
墨子让公上过到越国游说。公上过讲述了墨子的主张,越王很喜欢,对公上过说:“您的老师如果肯到越国来,我愿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给他老先生,”公上过回去禀报给墨子,墨子说;“你看越王能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吗?”公上过说:“恐怕不能。”墨子说:“不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就是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假如越王听从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我衡量自己的身体穿衣,估量自己的肚子吃饭,我将处于客居之民的地位,不敢要求做官,假如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给我,我也用不着它。越王不听从我的话,不采纳我的主张,我却接受他的国家,选就是拿原则做交易。拿原则做交易,何必到越国去?即使是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大凡对于人不可不仔细考察。秦国的鄙野之人,因为一点小利的缘故,弟兄之间就相互打官司,亲人之间就相互残害。现在墨子可以得到越王的国土,却担心损害了自己的道义,因而谢绝了,这可以说是能保持操行了。秦国的鄙野之人与他相距也太远了。
楚国人与吴国人将要作战,楚国军队人少,吴国军队人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国与吴国人作战,必定失败。让君主的军队失败,让君主的名声受辱,使国家的土地受损失,忠臣不忍心这样做。”没有向楚王禀告就跑回来了。到了郊外,派人向楚王禀告说;“我请求被处死。”楚王说:“将军你跑回来,是认为这样做有利啊。现在确实有利,将军你为什么要死呢?”子翼说;“跑回来的如果不加惩处,那么后世当君主将领的人,都会借口作战不利而效法我逃跑。达样,那么楚国最终就会被天下的诸侯挫败。”于是就用剑自杀而死。楚王说:“让我成全他的道义。”就给他做了三寸厚的桐木棺表示惩处,把斧子砧子等刑具放在棺上表示处以死刑。君主的弊病是,保存住国家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保存住,丧失掉国家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丧失掉。这就是保存住国家与丧失掉国家的情况频繁出现的原因。郼、岐的扩大,各国的归顺,由此就产生了。楚国成为国家已经四十二代了,曾经有过灵王被迫在干溪自缢而死、白公胜杀死子西子旗攻陷楚都那样的祸乱,曾经有过郑袖、州侯帮楚王行邪僻的事情,可是如今仍然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这大概就是因为它经常有象子囊那样的臣子吧!子囊的气节,不只是磨砺一代的臣子啊!
楚昭王时,有个贤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正无私,昭王让他治理政事。有个在道上杀人的人,石渚去追赶这个人,原来是他父亲。他掉转车子返回来,站在朝廷上说:“杀人的人是我父亲。对父亲施刑法,我不忍心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家刑法,这不可以。执法有失要受惩处,这是臣子应遵守的道义。”于是就趴伏在刑具上,请求在昭王面前受死。昭王说:“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哪里一定要受惩处呢?你重新担任职务吧。”石渚说:“不偏爱自己的父亲,不可以叫做孝子,侍奉君主而违法曲断,不可以叫做忠臣。您命令赦免我,这是君主的恩惠,不教废弃刑法,这是臣子的操行。”他不让拿掉刑具,在昭王朝廷上自刎而死。按照公正的刑法,违法必定处死,父亲犯法,自己不忍心处以死刑,君主教免了自己,却不肯接受赦免。石渚作为臣子,可以说是又忠又孝了。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高义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高义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览·离俗览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