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有度原文带拼音版
【 有度 】
三曰 : 贤主有度而听 , 故不过 。 有度而以听 , 则不可欺矣 , 不可惶矣 , 不可恐矣 , 不可喜矣 。 以凡人之知 , 不昏乎其所已知 , 而昏乎其所未知 , 则人之易欺矣 , 可惶矣 , 可恐矣 , 可喜矣 , 知之不审也 。 客有问季子曰 :“ 奚以知舜之能也 ?” 季子曰 :“ 尧固已治天下矣 , 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 , 是以知其能也 。”“ 若虽知之 , 奚道知其不为私 ?” 季子曰 :“ 诸能治天下者 , 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 , 当无私矣 。” 夏不衣裘, 非爱裘也 , 暖有馀也 。 冬不用 { 翣 }。 非爱 { 翣 } 也 , 清有馀也 。 圣人之不为私也 , 非爱费也 , 节乎己也 。 节己 , 虽贪污之心犹若止 , 又况乎圣人 ? 许由非强也 , 有所乎通也 。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 。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 皆以仁义之术教导於天下 , 然而无所行 。 教者术犹不能行 , 又况乎所教 ? 是何也 ? 仁义之术外也 。 夫以外胜内 , 匹夫徒步不能行 , 又况乎人主 ? 唯通乎性命之情 , 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 先王不能尽知 , 执一而万物治 。 使人不能执一者 , 物惑之也 。 故曰 : 通意之悖 , 解心之缪 , 去德之累 , 通道之塞 。 贵富显严名利 , 六者悖意者也 。 容动色理气意 , 六者缪心者也 。 恶欲喜怒哀乐 , 六者累德者也 。 智能去就取舍 , 六者塞道者也 。 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 。 正则静 , 静则清明 , 清明则虚 , 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
吕氏春秋有度翻译
贤明的君主坚持一定的准则听取议论,所以不犯错误。坚持一定的准则并依据它来听取议论,就不可以欺骗了,不可以疑惧了,不可以恐吓了,不可以取悦了。普通人的智慧,对于自己已经了解的不胡涂,对于自己还不了解的却是胡涂的。如果凭着这种智慧听取议论,就容易被别人欺骗了,就可以疑惧了,可以恐吓了,可以取悦了。这是了解得不清楚造成的。
有个客人问季子说:“根据什么知道舜有才能?”季子说:“尧本来已经治理好天下了,舜谈论治理天下符合尧的想法,因此知道他有才能。”客人问:“你虽然知道他有才能,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不会谋求私利呢?”季子说;“那些能治理天下的人,一定是通晓生命本性的人,应该是没有私心的了。”夏天不穿皮裘,并不是爱惜皮裘,而是因为温暖有余。冬天不用扇子,并不是爱惜扇子,而是因为寒凉有余。圣人不谋求私利,并不是爱惜财货,而是因为要节制自己。如能节制自己,贪心浊欲尚且能够抑止,又何况圣人呢?
许由辞让天下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而是因为对生命本性有所通晓。有所通晓,就会屏弃不义不洁之利了。孔丘墨翟的弟子门徒布满天下,他们都用仁义之道教导天下的人,但是他们的主张在哪个地方也得不到推行。教导他们的孔丘墨翟尚且不能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推行,又何况这些被教导的弟子?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仁义之道是外在的。用外在的仁义克服内在的私心,平民百姓尚且做不到,又何况君主!只要通晓生命本性,仁义之道自然就能得以推行了。
先王不能无所不知,他们坚守根本之道,就把天下万物治理好了。使人不能执守根本之道的原因,是外物的扰动。所以说,要弄通思想上的惑乱,解开心志上的纠结,去掉德行上的拖累,打通大道上的阻塞。高贵、富有、显荣,威严、声名、财利,这六种东西是惑乱思想的。容貌、举止、神情、辞理、意气,情意,这六种东西是缠绕心志的。嫌恶、爱恋、欣喜、愤怒、悲伤、欢乐,这六种东西是拖累德行的。智慧、才能、背离、趋就、择取、含弃,这六种东西是阻塞大道的。这四类东西不在心中扰动,思想就纯正了。纯正就会平静,平静就会清净明彻,清净明彻就会虚无,做到虚无就会无所不为了。
以上就是吕氏春秋有度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有度原文带拼音版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吕氏春秋·论·似顺论文言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