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入官第二十一原文拼音版
《 孔子家语 · 入官 》
子张问入官于孔子 。 孔子曰 :“ 安身取誉为难 。” 子张曰 :“ 为之如何 ?”
孔子曰 :“ 己有善勿专 , 教不能勿怠 , 已过勿发 , 失言勿椅 , 不善勿遂 , 行事勿留 。 君子入官 , 自此六者 , 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
且夫忿数者 , 官狱所由生也 ; 拒谏者 , 虑之所以塞也 ; 慢易者 , 礼之所以失也 ; 怠惰者 , 时之所以后也 ; 奢侈者 , 财之所以不足也 ; 专独者 , 事之所以不成也 。 君子入官 , 除此六者 , 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
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 , 精智而略行之 , 合是忠信 , 考是大伦 , 存是美恶 , 进是利而除是害 , 无求其报焉 , 而民之情可得也 。 夫临之无抗民之恶 , 胜之无犯民之言 , 量之无佼民之辞 , 养之无扰于其时 , 爱之无宽于刑法 。 若此 , 则身安誉至而民得也 。
君子以临官 , 所见则迩 , 故明不可蔽也 ; 所求于迩 , 故不劳而得也 ; 所以治者约 , 故不用众而誉立 ; 凡法象在内 , 故法不远而源泉不竭 。 是以天下积而本不寡 , 短长得其量 , 人志治而不乱政 , 德贯乎心 , 藏乎志 , 刑乎色 , 发乎声 。 若此 , 而身安誉至 , 民咸自治矣 。
是故临官不治则乱 , 乱生则争之者至 , 争之至 , 又于乱 。 明君必宽佑以容其民 , 慈爱优柔之 , 而民自得矣 。 行者 、 政之始也 ; 说者 、 情之导也 。 善政行易 , 则民不怨 ; 言调说和 , 则民不变 ; 法在身 , 则民象之 ; 明在己 , 则民显之 。 若乃供己而不节 , 则财利之生者微矣 ; 贪以不得 , 则善政必简矣 ; 苟以乱之 , 则善言必不听也 ; 详以纳之 , 则规谏日至 。 言之善者 , 在所日闻 ; 行之善者 , 在所能为 。 故君上者 、 民之仪也 ; 有司执政者 , 民之表也 ; 迩臣便僻者 , 群仆之伦也 。 故仪不正 , 则民失 ; 表不端 , 则百姓乱 ; 迩臣便僻 , 则群臣污矣 。 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伦 。
君子修身反道 , 察里言而服之 , 则身安誉至 , 终始在焉 。 故夫女子必自择丝麻 , 良工必自择完材 , 贤君必自择左右 。 劳于取人 , 佚于治事 , 君子欲誉 , 则必谨其左右 。 为上者 、 譬如缘木焉 , 务高而畏下兹甚 。 六马之乖离 , 必于四达之交衢 ; 万民之叛道 , 必于君上之失政 。 上者尊严而危 , 民者卑贱而神 。 爱之则存 , 恶之则亡 。 长民者必明此之要 。 故南面临官 , 贵而不骄 , 富而能供 , 有本而能图末 , 修事而能建业 , 久居而不滞 , 情近而畅乎远 , 察一物而贯乎多 , 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 以身本者也 。
君子莅民 , 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 。 既知其性 , 又习其情 , 然后民乃从命矣 。 故世举则民亲之 , 政均则民无怨 。 故君子莅民 , 不临以高 , 不导以远 , 不责民之所不为 , 不强民之所不能 。 以明王之功 , 不因其情 , 则民严而不迎 ; 笃之以累年之业 , 不因其力 , 则民引而不从 。 若责民所不为 , 强民所不能 , 则民疾 ; 疾则僻矣 。 古者圣主冕而前旒 , 所以蔽明也 ; 紘紞充耳 , 所以揜聪也 。 水至清即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 。 枉而直之 , 使自得之 ; 优而柔之 , 使自求之 ; 揆而度之 , 使自索之 。 民有小过 , 必求其善 , 以赦其过 ; 民有大罪 , 必原其故 , 以仁辅化 。 如有死罪 , 其使之生 , 则善也 。 是以上下亲而不离 ; 道化流而不蕴 。 故德者 、 政之始也 。
政不和 , 则民不从其教矣 ; 不从教 , 则民不习 ; 不习 , 则不可得而使也 。 君子欲言之见信也 , 莫善乎先虚其内 ; 欲政之速行也 , 莫善乎以身先之 ; 欲民之速服也 , 莫善乎以道御之 。 故虽服必强 , 自非忠信 , 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 ; 内外不相应 , 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 此治民之至道矣 , 入官之大统矣 。” 子张既闻孔子斯言 , 遂退而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