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问玉篇第三十六原文拼音版
《 孔子家语 · 问玉 》
子贡问于孔子曰 :“ 敢问君子玉贵而珉贱 , 何也 ? 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 ?” 孔子曰 :“ 非为玉之寡故贵之 , 珉之多故贱之 ,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 : 温润而泽 , 仁也 ; 缜密以栗 , 智也 ; 廉而不刿 , 义也 ; 垂之如坠 , 礼也 ; 叩之 , 其声清越而长 , 其终则绌然 , 乐矣 ; 瑕不掩瑜 , 瑜不掩瑕 , 忠也 ; 孚尹旁达 , 信也 ; 气如白虹 , 天也 ; 精神见于山川 , 地也 ; 圭璋特达 , 德也 ; 天下莫不贵者 , 道也 。《 诗 》 云 :‘ 言念君子 , 温其如玉 。’ 故君子贵之也 。”
孔子曰 :“ 入其国 , 其教可知也 。 其为人也 , 温柔敦厚 ,《 诗 》 教也 ; 疏通知远 ,《 书 》 教也 ; 广博易良 ,《 乐 》 教也 ; 洁静精微 ,《 易 》 教也 ; 恭俭庄敬 ,《 礼 》 教也 ; 属辞比事 ,《 春秋 》 教也 。 故 《 诗 》 之失愚 ,《 书 》 之失诬 ,《 乐 》 之失奢 ,《 易 》 之失贼 ,《 礼 》 之失烦 ,《 春秋 》 之失乱 。 其为人也 , 温柔敦厚而不愚 , 则深于 《 诗 》 者矣 ; 疏通知远而不诬 , 则深于 《 书 》 者矣 ; 广博易良而不奢 , 则深于 《 乐 》 者矣 ; 洁静精微而不贼 , 则深于 《 易 》 者矣 ; 恭俭庄敬而不烦 , 则深于 《 礼 》 者矣 ; 属辞比事而不乱 , 则深于 《 春秋 》 者矣 。”“ 天有四时者 , 春夏秋冬 , 风雨霜露 , 无非教也 ; 地载神气 , 吐纳雷霆 , 流形庶物 , 无非教也 。 清明在躬 , 气志如神 , 有物将至 , 其兆必先 。 是故天地之教 , 与圣人相参 。 其在诗曰 :‘ 嵩高惟岳 , 峻极于天 , 惟岳降神 , 生甫及申 , 惟申及甫 , 惟周之翰 。’ 四国于蕃 , 四方于宣 , 此文武之德 。‘ 矢其文德 , 协此四国 ’, 此文王之德也 。 凡三代之王 , 必先其令问 。 诗云 :‘ 明明天子 , 令问不已 , 三代之德也 。”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 。 孔子曰 :“ 师乎 ! 吾语汝 。 圣人明于礼乐 , 举而措之而已 。” 子张又问 。 孔子曰 :“ 师 , 尔以为必布几 、 筵 , 揖让升降 , 酌 、 献 、 酬 、 酢 , 然后谓之礼乎 ? 尔以为必行缀兆 , 执羽龠 , 作锺鼓 , 然后谓之乐乎 ? 言而可履 , 礼也 ; 行而可乐 , 乐也 。 圣人力此二者 , 以躬己南面 。 是故天下太平 , 万民顺伏 , 百官承事 , 上下有礼也 。 夫礼之所以兴 , 众之所以治也 ; 礼之所以废 , 众之所以乱也 。 目巧之室 , 则有隩 、 阼 , 席则有上下 , 车则有左右 , 行则竝随 , 立则有列序 ; 古之义也 。 室而无隩 、 阼 , 则乱于堂室矣 ; 席而无上下 , 则乱于席次矣 ; 车而无左右 , 则乱于车上矣 ; 行而无竝随 , 则乱于阶涂矣 ; 列而无次序 , 则乱于著矣 。 昔者 , 明王圣人 , 辩贵贱长幼 , 正男女内外 , 序亲踈远近 , 莫敢相逾越者 , 皆由此涂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