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意思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0-05-20 10:37:14 编辑:文言文

原文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词句注释
⑴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元大:未详何人。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⑵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⑶泛泛:行船漂浮。
⑷归棹(zhào):归去的船。棹,船桨。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⑸“残钟”句:意谓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⑹今朝(zhāo):现在,今天。此:此处。为别:作别。
⑷还:再。
⑻世事:世上的事
⑼沿洄(huí):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翻译
凄然地辞别了好朋友,驶向烟雨濛濛的江心。
在乘船返回洛阳之际,传来广陵树间的钟声。
此时我们在扬州惜别,不知何处才能再相逢。
世间事如同浪里行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途中,对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赏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整首诗的笔调都是含蓄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表面平淡,内涵深厚。

此诗首联“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人自述怀着离别有人,内心充满“凄凄”的别情。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其中“泛泛”二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一颗惆怅若失的心就如同漂浮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的客船,景物不自觉地染上了诗人的情。

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体现出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其中“残钟”写声,“广陵树”写行,钟声越来越细,树影越来越小,诗人离广陵、离友人越来越远了,友人留在钟声袅袅的烟树背后。世人的离别之情背景物全然引出。“残钟广陵树”五个字能够表现出诗人与元大离情别绪的特殊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拢过来的诗情分不开的。这便是客观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接着“今朝此为别”四句抒发感慨。诗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已。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在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饱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思考。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代表作《滁州西涧》、《观田家》等。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由唐代王昌龄所创作。以下是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

  •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词句注释 1、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行路难三首 其二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

  • 望天门山全文意思解释

    “望天门山全文意思解释”由文言文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望天门山(唐)李白(全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文...

  •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

  •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拼音版李白翻译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拼音版李白翻译”由文言文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全文: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 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