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由唐代沈佺期所创作。以下是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拼音版
lú jiā shào fù yù jīn táng , hǎi yàn shuāng qī dài mào liáng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jiǔ yuè hán zhēn cuī mù yè , shí nián zhēng shù yì liáo yáng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bái láng hé běi yīn shū duàn , dān fèng chéng nán qiū yè cháng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shuí wèi hán chóu dú bù jiàn , gèng jiào míng yuè zhào liú huáng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全诗意思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全诗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旧读 dài 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⑺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696—697)年间任右补阙,此诗当作于此时。
全诗解析
《独不见》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诗人以委婉缠绵的口吻和笔调,描绘了长安域内的一位少妇,她“思而不得见”的是在辽阳戍守十年的丈夫,诗中写出了她虽身居华屋,内心却孤独愁苦的情状。
首联描写女主人公国房的景象。“卢家少妇”,名莫愁,是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代指少妇。诗篇开头便竭力描绘女主人公国房的奢华与美丽:涂在墙壁上的泥里和有郁金香可以使屋内飘香四溢,顶梁也用玳瑁来做装饰,就连海燕也双双飞到梁上来栖息了。此处,“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成双成对的海燕,孤身一人的女主人应该会更添些许的惆怅吧!
领联写深秋时节,少妇因听见捣衣声而思念征人的情形,九月寒秋,窗外是西风吹落叶和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深秋时节,天气变得越来越凉,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得格外加紧了,这也是捣衣声的来由,同时也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的哀愁,使她心绪更加不宁。“九月寒砧催木叶”这一句写得非常妙,明明是萧萧的落叶提醒人们准备过冬的衣服,诗人却故意颠倒前后顺序,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少妇的心理反应——夫婿远戍辽阳已经十年了,而自己苦苦相忆也有十年的光景了,此时听着频频传来的捣衣声,心中该是何等的愁苦颈联写因为没有对方的音信而更觉长夜漫漫。丈夫去白狼河北,至今音讯全部被隔断,她在丹凤城南思念,更觉秋夜漫长。上句中的“白狼河北”与“十年征戍忆辽阳”中的辽阳相照应。少妇因听到外边传来的捣衣声,不免想到了已经离家十个年头的征人,而这十年间,音信全无,只剩她一个人在长安城南的空国里,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凉。想到在外的征人,不知过得怎么样,此时,女主人公的心里除了孤单寂寞,更添了一份担忧。
尾联直接写少妇的哀愁。有谁能了解她的哀愁,独自相思却不能相见,偏偏这时的明月透过纱窗,照着她的罗衣。深秋时节,少妇独守空国,思念远戍的丈夫,心中已经足够悲戚,可是,这时夜空中的月光却格外皎洁,透过窗纱,洒到她的罗衣上。月光越是美好,衬托的心境越是凄凉。
这是一首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全诗从多个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多年分别的不幸和独守空的少妇的孤独寂寞。这首诗对后来唐代的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也很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本文“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沈佺期”由文言文(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