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

时间:2020-01-08 19:53:55 编辑:文言文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

文言文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臣恐王之如郭君。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因而伐郭,遂破之。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宫之奇以谏而不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者之国者,楚也。楚智横君之善用兵,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张仪以五国。来,必恶是二人。愿王勿听也。”张仪果来辞,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翻译

  田莘替陈轸游说秦惠王说:“我担心大王会像郭君那样。晋献公想要攻打郭地,然而畏难舟之侨的存在。苟息说:‘《周书》上有话,美女可以破败谏臣。’于是送出漂亮的女歌伎,用她去干扰敌方的政治。舟之侨因进谏而郭君不听,便离郭而去。于是晋献公讨伐郭君,终于攻破了郭地。后来,晋献公又想要攻打虞国,然而又畏难宫之奇的存在。苟息说:‘《周书》上有话,外宠之臣可以破败国老。’于是送出外宠之臣,让他去中伤宫之奇。宫之奇因进谏而虞君不听,便离开了虞国。于是晋献公讨伐虞国,终于夺取了虞国。现在秦国自封为王,能祸害大王您的是楚国。楚国知道横门君善于用兵,同时知道陈轸足智多谋,所以重用张仪出使韩、魏、赵、燕、齐五国。张仪来秦国,必定要中伤横门君和陈轸。希望大王您不要听信他。”不久,张仪果真前往秦国向秦惠王呈辞,说了陈轸的坏话,秦惠王大怒没有听信他。

赏析

  田莘引用《周书》的两句话有意思——“美女破舌”、“美男破老”,这是真实典型的红颜祸水论。这个问题咱们暂且不讨论。反正笔者很是讨厌这样的论调。

  其实晋献公对郭和虞两国的灭亡很简单,那就是投其所好,抓住对方的弱点,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贪财的送金钱,贪女色的送美女,贪男色的送面首。

  田莘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不要让秦王相信别人的嚼舌头,对身边的大臣要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就为下面让秦王不要相信张仪诋毁陈轸的言论埋下伏笔。这样的说话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要单刀直入的把内心的真是想法说明白,想拿些类似的事件作为铺垫。这样让人更容易接受一些。果然张仪从楚国回来再秦王面前说陈轸的谗言,秦王怒而不听。

  其实所谓的计谋就是做事想到别人前面,占据事情发展的主动,而且陈轸另外一个聪明之处就是让田莘帮他说,这样比自己辩白更让秦王相信。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相关阅读】

  • 战国策·韩一·宣王谓摎留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韩一宣王谓摎留 《宣王谓摎留》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整理的《宣王谓摎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宣王谓...

  • 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赵一或谓皮相国 《或谓皮相国》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 (www.wywzj.cn)整理的《或谓皮相国》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

  • 战国策·魏二·五国伐秦文言文及翻译

    战国策魏二五国伐秦 《五国伐秦》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 整理的《五国伐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五国伐秦,无...

  • 战国策·魏四·信陵君杀晋鄙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魏四信陵君杀晋鄙 《信陵君杀晋鄙》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 整理的《信陵君杀晋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 战国策·赵四·魏败楚于陉山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赵四魏败楚于陉山 《魏败楚于陉山》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 文言文 整理的《魏败楚于陉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 战国策·韩三·或谓公仲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韩三或谓公仲 《或谓公仲》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整理的《或谓公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文言文 或谓公仲曰:...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