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至的意思及例句

时间:2020-02-04 17:35:35

  "至"字最早出现于商代甲骨文。至用作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都各有其意思。那么,文言文至的意思是什么

作动词

  (1)至:到(某个时间或某个地点)。

  例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至春,果病;四月,泄血死。”

  (2)至:施行;通行。

  例句:《逸周书·度训》:“罚多则困,赏少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

  (3)至:善;善于。

  例句:《管子·法法》:“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饥之渴之。

  (4)至:达到极点。

  例句:《国语·越语下》:“阳至而阴,阴至而阳。”

  (5)至:亲近。

  例句:《诗经·小雅·蓼莪》:“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6)至:通“致”。表达。

  例句:《后汉书·蔡邕传》:“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

  (7)至:通“致”。致使;引起。

  例句:《公羊传·庄公十二年》:“至万怒,搏闵公,绝其脰。”

  (8)至:通“窒”。阻塞。

  例句:《韩非子·制分》:“实故有所至,而理失其量。”

  (9)至:通“志”。想念,念及。

  例句:《论语·泰伯》:“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作形容词

  (1)至:大。

  例句:《易·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2)至:得当;恰当。

  例句:《荀子·正论》:“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

  (3)至:达到极点的;最好的。

  例句:《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4)至:遍;普遍。

  例句:《荀子·正论》:“汤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5)至:周备;周到。

  例句:《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6)至:真挚;诚挚。

  例句:《说文解字注》“亲”:“情意恳到曰至。”

  (7)至:众多。

  例句:《孟子·滕文公下》:“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8)至:过分。

  例句:《庄子·人间世》:“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

  (9)至:充分,充足。

  例句: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难危而无咎矣。”

作副词

  (1)至:极;最。

  例句:《荀子·正论》:“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

  (2)至:一定;必。

  例句:《汉书·匡衡传》:“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

  (3)至:止;仅。

  例句:《韩非子·初见秦》:“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

  (4)至: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例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作连词

  (1)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淮南子·说山训》:“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

  (2)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甚至,竟至。

  例句:《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

  (3)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至,以至于。

  例句:《与山巨源绝交书》:“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文言文善的意思及例句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